每年年初新基金发行能否实现“开门红”备受关注。经历了2022年的震荡洗礼市场元气尚未恢复,2023年初的基金发行遇到了一些波折。
经过艰难的2022年,基金公司对今年的“开门红”寄予很大希望。去年12月不少基金公司就已着手布局新品,备战2023年“开门红”。不过,这些产品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虽然也出现了一日售罄的爆款,但更多是权益类新基金销售惨淡,1月份不到两周多只权益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有基金公司人士甚至认为2023“开门红”已经“黄了”。
业内人士认为,开年发行市场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行情清淡、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随着行情回暖,基金销售也将走出低谷。
(资料图)
基金公司也并未失去热情,不少公司将在春节后推出更多新产品,以权益类为主,同时注重持持续营销,多维度突破销售瓶颈。
今年以来新基金成立规模超百亿
开门红整体“冷热不均”
为备战2023年新基金发行“开门红”,不少基金公司从2022年12月就开始预热、宣传,但开年的基金销售市场热度有限,而且有点“冷热不均”。
Wind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9日至12月31日,每天约有10只新基金首发,不少都是跨年为实现“开红门”做准备。在2023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3日,共有20只新基金启动发行,渠道积极预热,力争2023年“开门红”。
一大批头部基金公司参与了冲刺“开门红”的活动,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汇添富、中欧等基金公司都推出了新产品,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超过一半。同时,不少基金公司都派出了旗下知名度较高的基金经理,期待增强销售号召力,如平安基金神爱前、中庚基金邱栋荣、广发基金吴远怡、富国基金孙彬、大成基金刘旭等,新年都有新基金发行。
从前两个星期的发行情况看,2023年第一场发行战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在市场最关注的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方面,丘栋荣掌舵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基金成为今年第一个爆款,该基金1月9日开卖,销售一天就募资近20亿元,提前结束募集。
1月13日,由神爱前担任拟任基金经理的平安策略优选1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结束募集,据渠道人士透露,该产品募集规模超过13亿元。
另一只新基金华夏中证全指运输ETF也宣告提前结束募集,募集规模为9.1亿元。此外,宣布提前结束募集的还有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和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60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
不过,年初的发行市场上更多的还是权益基金的延长募集。多只于1月3日开始募集的新基金已宣布延期,如申万菱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宣布将原定的1月16日截止募集时间变更为2月10日。
同样是1月3日开始募集的农银汇理鑫享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都宣布将延长募集期。此外,富安达产业优选混合、东方高端制造混合等也宣布延长募集时间,不少将延期至春节之后。
从已经成立的新基金销售数据来看,发行结果相当悬殊。截至1月13日,新年以来已经成立了16只新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114亿元;部分基金募资规模达到67亿、20亿,而一些基金则刚刚达到2亿元,有的只募集到几千万元。
一些业内人士对年初基金销售情况感到失望。“坦白讲,今年大家预期中的‘开门红’已经‘黄了’。”华南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感慨,虽然此前已有预期,也缩减了发行计划。但新基金的销售难度仍然超出预期,想要达到成立门槛需要付出比以往大得多的努力。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发行的新基金销售情况比较一般。市场平淡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司和银行渠道并没有重点推进这个产品。“我们打算在春节后重点发行一只主动权益基金,现在已开始筹备,公司的电商、运营支持、机构销售等部门都会合力去推进发行。希望能有更好的发行成绩。”
市场表现不佳是首因
尽管部分基金收获了2023年“开门红”,但近期不断披露的基金延长募集公告反映出整体发行市场尚未回暖。
谈及2023年开年基金销售冷热不均的情况,基金公司人士最多提到的是过去一年疲弱市场的影响。
国泰基金直言,2022年市场震荡,多数基金净值回调幅度较大,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
北京某小型基金公司认为,2022年权益类基金业绩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投资者的购基热情。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当前客户的避险情绪仍然浓厚,可能与市场情绪还未完全修复有关。
在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看来,基金销售主要受到资本市场表现、银行渠道、基金公司品牌业绩、客户接受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他认为,开年基金销售的冷热不均主要还是市场因素导致的。“即使总行层面愿意推,也仍然要看客户端是否愿意接受。客户的购买意愿主要基于他们过往的盈利体验和市场情况。去年买的很多基金现在还在亏损,今年继续向客户推荐,他们自然难以接受。另外也要看现在的市场情况,大家对行情还没有形成一致预期,也会影响客户的接受度。”
华南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感叹,2022年主流指数全线下跌,多数基金的回撤波动比较大,导致市场陷入情绪冰点。“从投资者体验角度来讲,去年以来,他们在基金、银行理财等多种投资品上的体验都不好,投资信心普遍不足。从产业链配合的角度看,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银行渠道的总行、省分及分支机构,去年很多时候还经历了员工到岗率严重不足的冲击,一些工作无法推进,达不到预期效果。”上述市场部人士从投资者及销售渠道两方面进一步做了分析。
易米基金也提到市场低迷影响了销售渠道的积极性和投资者认购基金的信心。“今年开年的基金销售,除了部分产品热销,整体都较为冷清。”易米基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意外。“开年销售低迷的情况在2016年和2018年也曾经出现过。2022年资本市场表现乏善可陈,公募基金净值增长中位数为负,整体缺乏赚钱效应。在这样的环境中,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2022年市场经过多次深度调整,代销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信心持续受到挑战。”
基金发行全面回暖
需待资本市场持续向好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市场“乍暖还寒”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渠道销售人员的热情。不过,待市场进一步回暖,基金发行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上述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和去年相比,银行渠道的气氛相当低迷。“基金市场年初销售一般会延续上一年市场的情绪。2022年是延续了2021年市场大涨的强劲势头,”开门红“非常火爆。但去年整年市场都在下跌,2023年一开年基金销售也不会很快兴奋起来。”
华南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谈到,市场参与各方对近期的基金销售实际上也有心理预期。“银行渠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难度很大,实际效果也不太好。”
据创金合信基金观察,银行渠道今年在注重销售基金的同时还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保险产品的销售中去,以迎合当下大众对于养老及健康投资的重视以及低风险的投资的偏好。
易米基金也提到,与过往情况相比,银行渠道对发行“开门红”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对基金业绩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之外,对基金管理人投资者教育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型银行的分行管理部门都会先行审阅或者聆听基金管理人的投教内容,内容达标的才可以向一线网点推广。”
尽管当下打开销售局面有些艰难,但受访人士对未来市场还是充满期待。
创金合信基金认为,在经历了2022年的震荡之后,2023年基金投资表现值得期待。
“2023年权益市场很大概率上会超过去年。随着市场的回暖,基金销售也会重新热闹起来。”北京某小型基金公司也持相似观点。
易米基金预计市场情绪逐渐恢复,将带动基金销售整体回暖。“现在经济复苏的预期很明确,资本市场一些较大的利空也已消化完毕。如资本市场进一步回暖,2023年的基金销售将会看到明显的回暖甚至重现前两年的热闹景象。”
华南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强调,基金发行市场回暖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情绪调整,当然也需要市场行情的进一步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刺激大家为新一年做好资产配置的信心。伴随着复工复产进度的加快,各行业各单位的到岗率也在显著提升。届时,银行渠道的各项工作节奏和配合度也会提升,有利于基金销售工作的开展。
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也认为,市场回暖可以带动基金的销售,但根据过往经验,基金销售回暖应该会相对滞后。市场持续火热才会带动全市场的销售热情。“现在大家对经济是弱复苏还是强复苏的判断还存在较大分歧,市场不会非常强势地往上走,而是缓慢震荡上行。”
关键词: 2023年基金发行首战扫描 开门红冷热不均 发行市场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