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阅读习惯养成
2023-04-20 11:48:47    来源:东方资讯


(资料图片)

■嘉祥县实验小学呈祥校区 王爽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笔者以为,衡量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让小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建设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如今,语文教师也将其作为课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其中,笔者认为小学生最短缺的就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缺乏控制力和耐心,尤其小学生识字较少,日常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差,其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受到限制。另外,大部分教师仍然遵循传统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口头传授、板书等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导致课堂氛围太过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探索欲和求知欲都是需要靠兴趣来激发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素质制定措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刺激、新鲜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课本内容出发,设置一定的情景展开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并借助讲故事、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开始自主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就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拿阅读来讲,教师不应该仅仅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技巧、独立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知识做到自觉深入理解、掌握。此外,关于教师所授课文涉猎的民俗风情、逸闻趣事等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教师讲授传统节日时,可以结合我国大型节日背后的故事和传说,在这些课外知识的吸引下,学生不仅能够自觉提高课外阅读量,而且有利于拓宽阅读视野,长此以往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下阅读,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引导小学生阅读,要使用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方式。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繁琐的教学分析,所以课堂朗读是个有效方法,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多种形式,当然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阅读的层次性。

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从细微之处抓起,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关键词:

上一篇:国防建设成就 国防建设 环球微动态
下一篇:恒大地产:对深交所批评通报处分结果没有异议-环球今头条